受精是指精子進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過程。在試管嬰兒過程中,卵子精子在體外培養皿中相遇并結合,胚胎師根據精卵相遇后16-18小時受精卵的外貌來判斷受精結局。
什么是正常受精?
正常受精是指含有染色體單倍體精子和單倍體卵子,分別攜帶父方與母方的遺傳物質,并相互融合組成一個二倍體細胞。臨床上,受精的最終判斷是通過觀察受精后16-18小時的原核形成界定的,顯微鏡下觀察到卵胞漿內出現兩個原核,即一個雌原核和一個雄原核;同時,卵周隙內可見兩個極體,這樣的受精卵被認為正常受精。


什么是異常受精?
如果在卵胞漿內觀察到1個原核(單原核)、≥3個原核(多原核),或者沒有見到原核,只見2個極體之后又發生卵裂,形成形態“正常”的胚胎,以上這幾種情況均稱為異常受精。也就是說,除了未受精的和正常受精的以外,統統叫做異常受精。
1、多原核受精
文獻報導:在IVF周期中,多原核受精的發生率為2-10%。產生的原因有很多,最主要的原因是多個精子受精,也就是多條精子與1個卵子結合。其他原因還有:一條二倍體精子與正常單倍體卵子結合形成的三倍體,一條單倍體正常精子與二倍體卵子結合形成的三倍體,減數分裂時卵子第二極體未排出,受精卵原核碎裂等。卵子的成熟度也是影響多精受精的關鍵因素。未成熟卵體外受精時多精受精率高于成熟卵,主要是因為未成熟卵的阻止多精受精的機制還未發育完善。絕大多數多精受精卵有多套染色體,因此,臨床上不建議移植這個胚胎。
2、單原核受精
根據文獻報導,在體外受精過程中,單原核受精的發生率為2%-6%。形成原因主要有:1)雌、雄原核形成不同步;2)雌、雄原核提早融合;3)雌原核形成失敗;4)雄原核形成失敗;5)孤雌激活,也就是卵子沒有和精子受精而自己發生“卵裂”。1)和2)能形成染色體正常的二倍體胚胎,可以進行移植;而3)、4)、5)會形成染色體異常的胚胎,形成的胚胎不可移植。
但是在實際臨床受精觀察中,胚胎師并沒有“火眼金睛”,無法判斷單原核受精卵是上述的哪一種。對單原核胚胎進行科學研究,學者們發現IVF周期中約有一半的單原核胚胎為二倍體,提示常規IVF周期中單原核胚胎具有一定的可利用價值;另外,移植單原核胚胎也有健康嬰兒出生的案例。另一些學者持相反觀點,認為這種胚胎常存在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,總體胚胎質量較差,發育潛能較低,出現胚胎發育阻滯的幾率較大,故不具有移植價值。即使進行胚胎移植,也容易發生流產、死胎、發育停滯等狀況。而研究發現,ICSI(卵子胞漿單精子注射)周期中單原核胚胎染色體異常概率顯著高于IVF周期,這一點卻是公認的。
綜合上述觀點以及我們中心二十多年的經驗積累,我中心的單原核胚胎使用策略是,對于IVF周期,優先使用正常受精的胚胎,對單原核胚胎,盡量進行囊胚培養,作為備選,甚至還可以進行囊胚的染色體檢測;而ICSI周期,臨床上不建議使用單原核胚胎。


什么是可疑受精?
在IVF周期中,無原核的胚胎占卵裂期胚胎的12%-20%。形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:
(1)正常受精形成的原核沒被觀察到。原核形成較早,在觀察受精時,2個原核融合后核膜已經消失;或因卵子成熟過晚、受精延遲導致的原核形成滯后。在這兩種情況下形成的胚胎,第二天卵裂速度正常,染色體正常的幾率較大。
(2)多原核受精的胚胎第二天卵裂速度往往過快,7個、8個、9個甚至能長到十幾個細胞,染色體異常率很高。
(3)孤雌激活。沒有精子進入卵子,而是由于機械刺激操作或其它原因,卵子自己激活,自發二倍體化了。這種情況,染色體顯然也是不正常的。
看了以上介紹我們會發現,受精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。在收到生殖中心關于受精報告的短信后,如果取卵8枚,正常受精8枚,那么恭喜您,每顆卵子都有發育成好胚胎的潛質。如果取卵8枚,正常受精6枚,那就說明還有2枚可能是未受精或異常受精。如果取卵8枚,正常受精4枚,可疑受精1枚,那就說明有1枚沒有發現原核,但是見到第二極體,那就需要再觀察一天,根據是否卵裂、卵裂速度是否正常來判斷胚胎是否能用。
異常受精和可疑受精也要根據情況來判斷是否能用,在大多數周期中,有足夠的正常受精胚胎可供使用,對單原核和未發現原核來源的胚胎均不考慮優先移植。但是對于高齡或卵巢功能減退的患者來說,能獲1枚卵子都很不容易,移植單原核、或未見原核見到第二極體的胚胎,則可能是獲得妊娠的唯一希望。因此,胚胎學家的建議是,可以移植這類胚胎,懷孕后可以通過產前診斷來判斷胎兒的染色體是否正常。這樣可以在最大限度利用胚胎的基礎上,又能避免出生染色體異常的胎兒。
上一條:該如何選擇凍胚移植內膜準備方案
下一條:精子質量對胚胎發育的影響